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得未曾有》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得未曾有》读后感(一)
《得未曾有》是在寒假里读的一本书,作者庆山,也就是之前我们所熟知的安妮宝贝。这是她改名后的第一本作品。书中记载了她从江南到甘肃遇见的四个不相识的人。爱作画且善于烹饪的厨子、回归农村的摄影师、年轻的僧人、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
他说:“我们研究自己,最终是为了忘记自己”
花竹和气,验人安乐。心寂境喧,万物森然。她说,安妮宝贝这个笔名随机而抽象“除了一个持有永久的女童式形象,别无深义。”这次改名,她并没有解释,但是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或许会明白这个缘由。在时光的沉淀下,洗净浮华,还原最初的自己。人在成长,物质,情爱,得失,执念随时间流淌,渐渐变得稀薄而淡漠,景随人易,不复当初。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从今起,当称—庆山。
我认为庆山这本新书,突破了他一向从内向性书为主题的模式,走出了内心私我自我的小天地,不再用大段大段的独白和呓语,不再着力构建精致却封闭充满感官意象的心灵世界,她走进别人的生活,感受他人的人生哲学,站在一个记录者的角度,将自我色彩消融,讲述四个不相识的人的故事。
四位主人公不相识却又相似,身份不一,性格迥异。生活状态的泰然与简净,以心为准。在这个快速转动的世界中拣择出了自己信任与喜爱的方式去生活。并非信仰那么强大而庄重,但却传达出一种状态。
清明,简淡。坚守,持戒,以此明人辨性。她一直坚持如此,不受天下熙熙攘攘的尘世里栖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任光阴荏苒,万物致异。找到最想要坚持去做的那件事,从此寄云渡水,以心守一事,求定得清欢。
《得未曾有》读后感(二)
因为今天上午休息,昨晚睡前和女儿聊天,晚了。但家里人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早便起床,头晕乎乎的,给自己敷了一贴面膜,读完《得未曾有》。历时近一个月,其中带它一同游了云南,本想再仔细地品味,但蕾说读完要分享,也许第一遍的感觉也是蛮弥贵的。我边读边能理解蕾的思想行为、衣着打扮、处世接物,这世上真的不是所有人只是向往清净、素雅、简单。有些人他是属于那样的生活的。
其实,对这本书我不知道怎么说,书中四个人物的生活都是超凡脱俗的,好像也不合适,应该是最凡最俗的。原生态的!嗯,这样更合适,我们很多人过着过着就过成别人的生活了,千篇一律?也或者说追求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是想给别人看的?
遇见一个人、读一本书都是缘份,读“渡过轮回梦海”恰逢游大理的崇圣寺。三塔,觉得自己没什么佛缘,但在那个神圣的地方仍感到净与善。
书中那样的生活对我是有感触的,但说不出来,也许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读这本书时,我包了一个书皮,只有静下来时才读,读完有什么淌过,又看不到痕迹。书中一句话更能说出我的感受:“有时候看到美的东西,内心激动,跟它碰撞的时候却无力描绘。一描绘就觉得很俗,不知道怎么把它说的朴实,说回它自己。“
要分享的话,用几个字吧!清、净、慢、雅。
《得未曾有》读后感(三)
这本书有点像一本访谈,夹杂着游记与散文。作者庆山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了一段自己的旅行。她走遍大江南北,去过烟雨姑苏也走进了青海的古寺,结识了四个朋友,写下了四种生活。
读书时我非常羡慕书里四位受访者的生活,更向往他们的心境,只为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这是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生活。
我也曾阅读过类似的散文或者是心灵鸡汤,但总觉得里面列举的故事或某个人的例子是那么不真实,便只想读流水账一样一扫而过。可从这本书里,也许是因为其中生动清美的插图,让我明白原来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们在都市里可以做到不被外物所扰;心守一事不为名利所累;见过大千世界却仍然静心于古寺佛旁。
大概现在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一种心境吧。俗话说,境由心生,但其实,静,也是由心而生。我们这些在都市里的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看惯了灯红酒绿,见惯了香车宝马。可是我们从不审视自己内心的世界。其实在那里面,住着一个庸庸碌碌的自己,他为了一日三餐疲于奔命,他为了得失利害寸土必争,他每天只靠一遍一遍刷新着自己的网络社交圈子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他空虚,他有形形色色的现代都市病,可他从来不清楚病因,那就是,他,从不曾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正是静由心生。(www.bbrshu.com)
合上书本的时候,我会看看自己身上这样那样的都市病,可是自己曾经只会好笑地把它归结为星座特质。是的,我不能像书里的人一样生活的那么潇洒,但我至少可以做到让心潇洒一些,哪怕是一点点。是的,我不能像作者一样去一一拜访这些内心平静的人们,去向他们讨教如何生活,但我通过这本书在让自己的内心变成如他们这般平静祥和。是的,我不能活成他们生活的样子,但我至少知道了怎样如他们一般生活。
一个静字,便是我所得到了自己曾经从未拥有的东西,于是,内心澄澈,心生欢喜。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得未曾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