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读二十四孝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二十四孝有感(一)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读二十四孝有感(二)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www.bbrshu.com)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读二十四孝有感(三)
暑假我阅读一本《二十四孝》,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妈妈告诉我这本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有些地方是不值得学习的。比如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妈妈说古时候有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
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听完妈妈的话我对“孝”字有了新的认识。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读二十四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