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东坡传读后感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后感(一)

  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那颗闪耀着豁达乐天之精神的“火”星灿烂夺目。

  一直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读罢林语堂《苏东坡传》更是对苏东坡的处世观及人生态度敬佩不已,我想苏东坡的诗词之所以为人称赞流传至今,更多的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苏东坡独特的人生思想。写传记不如写小说那样可以天马行空,必须要对史料有详实的考证,对人物要有清楚的认识。即便是这样,林语堂对资料的剪裁取舍恰到好处,加之一些艺术技巧和想象力,使作品超越于干枯的史料之上,使苏东坡的形象活脱脱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

  书中有一章是“神、鬼、人”我觉得描写得非常有意思。苏东坡在早期为官时,适逢大旱,苏东坡心急如焚,决心以自己对神灵的虔诚为百姓祈雨,他亲登秦岭主峰,上表皇帝为太白山神恢复爵位,以求神明垂怜;他带着百姓千里迢迢取回池塘中的龙水龙水顶礼膜拜诵读祈雨文,神明仿佛有求必应雷声隆隆恩泽普降暴雨连下三日,庄稼都又挺了起来。此时最快乐的当属苏东坡了,为此还将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并著《喜雨亭记》记叙其之喜悦。从此事件中我们不难感受苏东坡与爱民如子与民同乐的一片赤诚。当然作为那个时代的人认为祷告是必须的,乃至于他在做其他各县的太守时仍会祷告,他相信神明必然会尽其所能为人消灾造福。因此,林语堂在这个时候对他喜欢的苏东坡不由得调侃上几句称“苏东坡是火命,因为他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旱。更因为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这就是“火”星苏东坡,这正是他生命之火,他的生命总是充满着激情,尽管会奔波劳累,却充满快乐。

  苏东坡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一生曾多次遭贬官贬职。他的政见也与当时执政发生冲突。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作为一名乐天派的天性。依旧执己之见,与“拗相公”王安石起矛盾。这本是一段坎坷严肃的历史,但经林语堂之笔,这段“王安石变法”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中也体会到更多苏东坡关于人生观,生命意义的思考。写到变法的具体内容时有很多条款是关于税收,土地之类的经济问题,林语堂仿佛变身为一名经济学家判定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大概是对苏东坡过于喜爱,林先生时不时与苏先生融于一体,像是王安石成了自己的政敌。当然,他也承认王安石做事很认真积极并不任情放纵,也是迫不得已,但想法过于激进极端。林语堂称其为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王安石甚至觉得有控制文人学者思想观念的必要,他以前像王莽,往后则像希特勒,因为他一遇到别人的反对,则暴跳如雷——现代的精神病学家,大概会把他列为患有妄想狂的人,如此短小精悍,不失幽默的评价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相比之林语堂对苏东坡,王安石两人为官处世的的评价,苏东坡的豁达,乐天;王安石的激,有为,都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

  当王安石为政事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苏东坡被贬黄州。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与友人下几盘围棋,种上一些庄稼,过着恰如神仙般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这种洒脱自由的生活使苏东坡的精神发生变化。乃至文风由原来的讽刺,尖锐变为温暖,亲切。留下大量的精品《念奴娇》,《记承天寺夜游》及我尤为喜欢的前后《赤壁赋》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很难看出是一种官方的监禁,而是苏东坡十分享受这种快乐生活的表现,这是他的超越和人生的感悟,但这是适应,不是妥协。面对强大的政敌,面对恶劣的环境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便是处于柔和的山水田园风光之中,他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思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矣,而又何羡乎?”这两句我十分喜爱。那种与世无争,享受每一秒每一刻生活的苏东坡就这样豁达乐天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无论自己是世间哪颗微粒,都不重要,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所在。林语堂这样说他:“他是个佛教徒,承认生命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间的形式,却不肯接受人生的苦难,重担。”“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我读这本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喜爱,而林语堂写这本传记也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一个近代作家去描绘一名几千年的文人,用林语堂自己的话说:“并不困难。”因为活着的人,他的未来会有许多未知性,而论一个已然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因为读过其诗词书简,多多少少都知道些。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喜欢的人。而这种喜欢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正向往着拥有苏东坡这样的处世态度。

  这本传记中,我们所感受的不仅是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也有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命的取向和定义。“一蓑风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命的真实写照,谱写出豁达乐天之生命乐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二)

  起初拿到这本薄薄300多页的《苏东坡传》,粗略的翻翻,并没有发现他有多么多么的吸引人。认认真真地开始看起来,也被林语堂那些看起来略微费力的文字加上并不能太多的情节弄得昏昏欲睡。于是这本书就一直“束之高阁”,直到老师说下周一律收齐。为了届时的作业,硬着头皮开始飞速的看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一目十行到后来废寝忘食的细细去读,才发现吸引我的是苏东坡的那种大者所拥有的智慧,他那时间和空间都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加上林语堂那种平实的笔调,让这种魅力在字里行间浓烈的发散着。比起看书时候的万千思绪,真正到下笔却不知道怎样去描绘这样一个高大的人。林语堂的序里是这样写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这是苏轼用来自勉的诗句,有这样的诗句作铺垫,但在我们领教了苏轼的天才和博学后,还是免不了的惊讶,随即就是无法言喻的崇拜。官场上的苏轼仍是一个智者,但却不是一个胜者。在那个党羽之争那个膨胀的年代,两党之争,受益的是真理,受害的是他本人。(www.bbrshu.com)他的性格中缺少的周旋和圆滑,多的是冲动和嫉恶如仇的正直,当然,为了这种正直,即使有皇帝的信任,也没有使他逃过一些牢狱之灾。对于这些所谓“小人”的挖空心思的陷害,在于他这样一个乐天派而言总是嗤之以鼻“如蝇在食,吐之乃已”,而然在他不知吃过多少苍蝇之后,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性格除了让他自己大呼“我真是无可救药”之外,也不免让人察觉他的可爱。苏轼是幸运的,有一个信任他的皇帝,明辨是非,处处帮助他的皇太后。这种幸运或许也是他晚年悲凉不幸命运的导火线。苏轼的晚年是寂寞的,“夜凉吹笛干山月,路暗迷人白种花。棋罢不知人横世。……”即使这样,或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懂得知足常乐,他是满足的。而喜欢他的却为他暗暗不平,为官清廉,为百姓谋福谋利,到晚年,出一身本事外,烙得一贫如洗。这是他的不幸?还是上天的一种公平。他也许一生所做的只是秉承他的天性,而他一生所承受的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悲喜。别人耗尽一生心血得到的而苏东坡,所有的成就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不费半点功夫。

  苏东坡在宋词上的成就,不言而喻。没有人否认过,大家都对他的用典之多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使李清照说苏轼的词不成调,也没有律。可这些都不影响他的地位。

  苏东坡是一个天才,是一个上下五千年才出了一个的天才。引用别人对于苏轼的评价结束我想说的话。 “每每读到有关东坡的文字,心是净的,也是静的。东坡给我的震撼,是人格上的,也是灵魂上的。如果真要探求他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首诗正好作为写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东坡这样的人,有凡人的不幸,更有圣人的高远。在浩瀚史卷中,有几个能像他那样拥有丰富的一生?为人处世有几个能像他那样旷达超然?领悟生命有几个能有他的心智和性灵?检索命运有几个能有他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他是一个伟人,留下了旷世奇才,体现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也是一个凡人,任凭世俗尘埃掩盖;他是现时的石,后世的玉。”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点击进入阅读:最新苏东坡传读后感